開放型系統性壓迫知識庫|章節 0-2
❍ 問題 1:施壓劇組是什麼?
「施壓劇組」是指一群實際執行社會施壓行動的參與者,通常以日常社群為掩護,執行集體觀察、盯視、語言操控、排擠、曲解情境、封鎖資源、散布標籤及製造壓力等任務。他們未必彼此認識,但服從同一敘事劇本,進行排班式施壓行動。執行者多為平凡市井居民,不易察覺,也不易追究責任。
❍ 問題 2:施壓劇組是壞人嗎?
這不是單純的道德問題。許多劇組成員並不認為自己在做壞事。他們可能被誤導為「幫助」、「預防問題發生」、「保護社區安全」、「懲戒壞人」等。他們服膺的,是一套被稱作「正義劇本」的操控性敘事框架,而非真實資訊與證據。這正是壓迫可以被大量平民執行的原因。
❍ 問題 3:為什麼看起來像是在「幫忙」?
許多施壓行動刻意包裝為「協助」或「關心」,例如:
- 過度靠近或主動介入目標日常
- 表面關心,實為偵查/誘導語言
- 透過人情或假友善,套取資訊
這些行動使外部觀察者誤以為這是友善互動,或「目標本人太敏感」,從而進一步鞏固對目標的孤立與否定。
❍ 問題 4:為什麼很多普通人會參與?
參與者通常相信自己「被告知的是事實」。當系統對某人進行長期敘事操作(例如:將目標標示為危險、品行有問題、影響社區和諧),大多數人基於社會壓力與從眾心理,不會深入查證。此外,有些人獲得微小認可(如名聲、報酬、融入感、社會交換),即可能配合演出。
❍ 問題 5:如果親友鄰居是劇組成員,怎麼辦?
此情況相當常見。施壓劇組往往將「社區內部動員」作為施壓主軸,讓目標孤立。此時建議:
- 保持禮貌但堅定的界線,不落入情緒陷阱
- 不主動對抗,但記錄其可疑言行(自保)
- 若有可信第三方可中立轉述,可嘗試之
記住,真正正派人士不會以威脅、羞辱、集體施壓的方式表達「關心」。
❍ 問題 6:「插針語言」是什麼?為什麼令人困擾?
插針語言是指那些看似日常、實則暗藏貶抑、威脅、否定或操控意圖的語句。例如:
-「你這樣真的沒問題嗎?」
-「大家都說你……」
-「我只是提醒你,別太敏感」
這類語言通常由外部觀察難以辨識,對目標而言卻形成長期累積的心理消耗。
❍ 問題 7:如果無法反抗,我還能做什麼?
反抗不必戲劇化,也不需立刻對抗所有人。
你可以:
- 開始記錄與分類事件(建立主體性)
- 構築自己的語言與敘事框架(不讓對方定義你)
- 閱讀其他受害者經驗,瞭解這是集體劇本,而非個人問題
- 保持身心穩定,讓自己不受劇組操控
最終目標是:從一個被動承受的「目標」,轉化為主動揭露者與知識生產者。
📎 延伸閱讀
- 〈目標者的生存語言地圖〉
- 〈插針語言的辨識與回應策略〉(連結後補)
- 〈緒論|壓迫不是幻想,而是劇本〉
📌 本文同步發布於 Medium 平台,歡迎分享。
👉【主知識庫入口 Carrd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