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這場沒有說明、沒有對話的壓迫中,
有人被默許代表正義,有人被默默錯放為壞人。
.....
如果在路上,看到有人(很可能是青壯年),不太自然地尾隨一名機車騎士(可能載著狗),也許你會以為,那是什麼「可疑份子」、「潛在犯罪」。
但他們多半不是壞人。他們是——被告知那個機車騎士是壞人的那種人。
可能有人告訴他們:
「那個人搶走了原本屬於我們的房子。」
「那個人是來炒房的。」
「那個人又不住那,裝什麼公益。」
這種語言,說多了,就成了一種正義。
而人一旦相信自己在執行正義,就很難再停手。
但事實是:那個人只是買下一間無人住的垃圾屋、清出裡面的垃圾、換新屋頂、想改造成綠色空間的人。
然後,那個屋主成了故事裡的反派。
那個屋主觀察著尾隨者,像是觀察社會病症的外在徵兆:
這些人可能正被推往錯誤的方向,以為自己在「守護居住正義」,但他們真正參與的,其實是以壓迫為工具的騙局。
如果真的想要這間房子,有三種方式:
- 買下來,價格相對便宜;
- 租下來,認真做公益、為台灣爭光——那個屋主會把房子送你;
- 想騙走?那得真有本事,因為那個屋主,討厭騙子。
這不是挑釁,這是公開說清楚的方式。
你可以不喜歡那個屋主,但別用錯了正義。
#拒絕讓台灣成為詐騙島
※ 想了解此案完整背景,請見本站第一篇:〈這不是誤會,這是兩年系統性壓迫〉
📌 本文也發布於 Medium 平台,歡迎分享
📌 免責聲明:
本文為個人真實經歷紀錄,非針對特定個人、團體或組織,請勿對號入座。所涉地點及情節皆已去識別化,僅為呈現社會現象與紀錄當事人經驗,無法律指控或商業用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