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6月27日星期五

【壓力模組分類筆記 V1.0】

📘 系統性壓迫的行動模組與反制思路

當你發現自己長期遭受陌生人注視、被冒名詮釋、被預設立場對待,甚至連出門時間都有人配合,那就不是偶然,而是模組化行動。本篇記錄並分析各種常見壓力模組的邏輯與特徵,協助目標建立辨識力、反制策略及語言主體性。


壓力模組間常交錯出現,非單一獨立運作


📌補充說明

  • 此分類筆記將隨時更新,每一壓力模組都來自真實觀察,無誇飾也無虛構。

  • 壓力模組不是學術分類,而是屋主親身遭遇與語言整理的歸納結果。

  • 歡迎引用、擴充,請註明來源;若你有類似經驗,請記得:你不是孤單的。


📍 本篇屬於【壓力模組知識庫】系列,並搭配以下文章一同閱讀:


✍️ 屋主持續紀錄中,若你也想寫下自己的版本,請記得——
你擁有話語權,也有拒絕被寫劇本的權利。


搭配閱讀👉壓力模組是什麼?壓迫不是巧合,而是劇本

📌 本文同步發布於 Medium 平台,歡迎分享。

※ 本文為個人經驗紀錄,完整免責聲明與創作說明請見本站首頁。


這不是誤會,這是兩年系統性壓迫|Systemic Abuse Record

📌 本文為此案全貌主文,聚焦於這兩三年來所遭遇的系統性壓迫。 所述內容皆為真實經歷,未針對特定個人或組織,旨在呈現台灣當代結構性暴力的實況。 本篇為整體紀錄架構的主體入口,建議讀者由此開始瞭解整起事件。 💡   寫下來,是我守住人身安全的方式 這不只是一間房子的故事,而是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