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可能覺得荒唐:怎麼可能每天出門都遇上同類型的人?
在經歷一次次「路過的盯視、無聲的靠近」後,有些人會開始懷疑:這些事真的只是巧合嗎?
也許你已經發現了:「不是誰對你有敵意,而是整套劇本啟動了。」
這個劇本,就是這裡稱之為「壓力模組」的東西。
🎭 一、壓力模組不是單一個人,而是集體結構
「模組」是方便了解的概念,指的是一組角色分工、目標一致的集體操作。
就像一齣舞台劇,有不同的職位與任務,每個人負責一項任務,共同構成壓力與操控的系統。
這不是陰謀論,而是社會心理現象的再現。效果來自一個前提:「這整齣戲,每個人都只演一點點,就不覺得自己有責任。」
🧩 二、壓力模組的啟動方式
壓力模組會因「內部劇本設定」而啟動行動,例如:
- 「這個人沒資格住這裡」
- 「他欺負了誰」
- 「他不給面子」
- 「我們要幫某某某討回公道」
這些敘事並不需要真相,只要故事夠動人、角色夠悲情、敵人夠可恨。
一旦設定好,就能動員不同層次的參與者「盡一份力」,也能讓旁觀者裝作沒看到。
🧠 三、壓力模組的功能與操控邏輯
壓力模組的功能,只有一個:壓迫你。
不一定打你、告你、搶你,但會讓你疲憊、懷疑自己、與世界脫節,最終放棄反抗。
這種壓迫可能來自:
- 視線與身體靠近(誰會每天出門都遇上這麼剛好的事?)
- 敘事與汙名化(汙名化操作)
- 模糊邊界的討要與勒索(侵犯性索求篇)
- 表面冷漠,實則群體孤立與盯視(走出片場)
🚪 四、如何拆解壓力模組?
壓力模組不是無敵的。
壓力模組的破口是:「當你開始紀錄,劇本就開始瓦解。」
當你說出來,甚至公開寫下,壓力模組將無法再「一律裝沒事」。他們會開始出現破綻,有人退場,有人慌張,有人重啟劇本。
你重新掌握主控權,你是主體,而非角色。
🧭 五、為什麼「壓力模組」這個詞重要?
因為可以讓你明白:
你不是在跟某個鄰居吵架,不是單純遇到一個壞人,不是過度敏感。
你所經歷的,是制度性壓力的地方版本,是微型集體操控的實驗場。
了解「壓力模組」,不是為了仇恨任何人,而是為了讓真正的壓迫失效。
📌 結語
了解壓力模組,是走出壓迫的第一步。
讓你可以回到自己的主體位置,拿回人生主控權。
搭配閱讀👉【壓力模組分類筆記】
📌 本文同步發布於 Medium 平台,歡迎分享。